【精选】校园演讲稿4篇
演讲稿以发表意见,表达观点为主,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。在现在社会,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,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演讲稿4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:大家好!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“养文明习惯,做文明学生”。
先让我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:
第一个事例是: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,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。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,如“不准随地吐痰”、“禁止吸烟”、“不准进入草坪”等却用中文书写。为什么呢?人家回答: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。为此,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: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。
第二个事例是:据中央电视台报道,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,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,显得格外刺眼,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,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,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
以上两个事例表明,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,通过这些细节,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,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,做文明学生。尤其是对于我们临沂科技学校的学生来说,我们都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生,现今社会竞争激烈,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技能,更需要讲文明高素质。然而遗憾的是,在我们身边,在一部分同学身上,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。例如,我们的校园内、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,尤其星期六、星期日教室里、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,甚至有的同学认为,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,扔了又何妨;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,走路推推搡搡,随意撞坏门窗,也不觉心疼;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、粗话,随意攀爬学校墙头,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。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、文明习惯的养成,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。事实上,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,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。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,不讲卫生,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。相反,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,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、有序的。我们知道: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,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,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。现在,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,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,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,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,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,如果我们不在此时,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,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,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,所以,我们应该先成人,后成材,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,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。
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,拥有文明,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无数事例表明,走向事业辉煌,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,是品德高尚的情操。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,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,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,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,什么样的思想品质,什么样的道德水准,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。同学们,我们播下一个动作,使收获一个习惯;播下一个习惯,使收获一个品格;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,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,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。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,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从自己做起,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,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,做文明学生,管住我们的口,不随地吐痰;管住我们的手,不乱扔垃圾;管住我们我们的脚,不践踏花草。我相信,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,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、有序、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。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
“和谐”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,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,是一切 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.而创建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.一个学校如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,离不开好的学风,好的校风.我们要倡 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,一种脚踏实地地精神,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”理 想,团结,自强,成才”.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 良好的环境中成长.同时由于每个人都有注重维护这种环境,使得这种好的班风 和学风持续下去,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.而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不声不想地吸引学子奋勇前行,校风好,使 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努力;校风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.所以我们要遵 纪首法,用法律法规来约束我们的行为,使我们不会偏离轨道,向好的方面不断 的发展.在这些基础上,我们要打照和谐的学生群体,打照和谐的人际关系,打照和谐的 校园文化,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,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情 操,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! 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!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,希望白鸽自由翱翔。
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,希望我们健康成长。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,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;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,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;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,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。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,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,也是一切美 好事物的共同特点。实现和谐,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。而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。
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是老师给了我们 文化知识的'启迪,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,从幼稚走向成熟。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 雨露,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,珍惜老师的付出,尊重老师的劳动。师生互 敬互爱,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。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。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,让他们感受 到和谐校园的温馨。保持良好的心态,宽容带待人,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 真诚的心。同学之间友好相处,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。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、好的校风。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 团队作风,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,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“理想、团结、自 强、成材”。
亲爱的老师们,亲爱的学生们:
大家好!
学校是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,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,所以学校的安全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。
近年来,安全事故频发。安全引起了人们的深思。很多小学生死在车轮下,死在火海里,要从小培养安全意识。过马路的时候要看两线三通,遵守交通规则。学校还进行了几次地震火灾逃生演习,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,让我们在安全的情况下坚持冷静、安全、快速的逃生。
虽然学校和家长经常教育我们,但是我们生活中的安全事件还是时有发生。比如20xx年3月,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南镇的学生,晚自习刚走出教室,灯突然灭了。穿过黑暗的走廊时,有人喊“鬼来了”,早已惊慌失措的同学们毫无秩序地跑下楼,互相让道。突然前面的一个同学因为走的太快摔倒了,后面的同学还是不管不顾的往前挤,不停的往学生身上摔。现场一片混乱,尖叫声此起彼伏。最终,8名学生死亡,45名学生受伤。这给死伤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多么大的损失!
再比如我这边来的真实故事:课间活动的时候,有两个男生在一起玩游戏,一个男生不小心失手,推倒了另一个男生。男孩立刻摔倒,头正好撞到多媒体桌脚,顿时血流不止。你看,虽然这只是个游戏,但是这个同学受伤了。大家都知道“小场地,小游戏,不追不打”。但是你为什么要盲目地玩那个危险的游戏呢
这两起案件之后,我为这些学生感到惋惜,但往往有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他们在学校随便打架,不服从老师的指挥,甚至把学生挤在楼梯上。杯子一旦发生,只会带来恐惧和悲伤。这样的杯子少吗?
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:轻轻地上下楼梯,慢慢向右走;上课期间不要在走廊和活动场所打架、追逐、奔跑、跳跃;学生友好,谦逊,和睦相处。让欢笑和健康永远伴随我们;用漂亮的学校提高!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
大家好!
“小打小闹”不再是嬉戏玩耍,而是恶意中伤他人。据新闻报道,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存在恶意辱骂、殴打,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。校园暴力事件性质恶劣,但多数施暴学生因“未成年”“口头批评教育”为借口而免于刑事、行政和民事责任。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,近年来,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,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,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多少父母撕心裂肺的泪水与无助。是多少孩子孤寂的夜晚和不可触碰的痛苦回忆。
制度教育,法律先行。有不少网友建议适当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年龄,细化法律条文。且不说建议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,但也说明一个问题,完善制度教育已迫在眉睫。一方面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,制定一套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配套体系。针对类似校园欺凌事件拟制惩戒教育制度,明确“红线”范围以及触犯成本,让孩子们时刻保持“红线意识”;另一方面,校园是社会的缩影,老师则是这个缩影中的灯塔。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及学习状态,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情况能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。青少年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,是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,也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。结合青少年的特征,制定出科学的、可行的惩戒教育制度。重点就在于拿捏好度,“盐淡适中”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。
从心理层面来说,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都是受害者,或多或少在心里层面都存在缺陷,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里疏导,能塑造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,形成完整的人格。与此同时,家长不能抱着“唯成绩论英雄”的态度,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底线意识与道德操守,学会尊重他人。说到底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,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,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不能老是以“孩子还小不懂事”为借口袒护孩子,更不能因此而让孩子产生“我还是未成年,我不用承担责任”的惯性思维。
少些冷漠,多些帮助。当看到青少年被人殴打、辱骂时,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手,多说几句,多问几句,也许就能避免一次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,也能让一个孩子少受些伤害。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整治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,无论制度多么完善,法律多么健全,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发自内心的善待他人,帮助他人。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思想教育双管齐下,才是整治校园欺凌事件的一剂良药。
文档为doc格式